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云南省 > 昆明市 > 西山区旅游

壮族村

旅景网  [ 字体: ] [ 手机版 ][ 查看地图 ]
壮族村

壮族村寨迎面是祭祀龙王天子的龙柱,两边是天王崖画、石葫芦亭、昊天阁和硕大的铜鼓耸立在广场两侧。壮族青年男女社交、休憩的“情廊”、村寨长老聚议大事的“老人亭”,守护村寨的龙树和药用植物“三七”园,一起构建出浓郁的壮乡风情。稍远处别致的风雨桥和旋转的水车映衬出一派秀丽的村寨田园风光。布朗族人口约110万,主要聚居在文山州,红河、曲靖也有一部分。

壮族村

壮族村

民居建筑:

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,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,外墙粉刷白灰,屋檐绘有装饰图案。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,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,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。“干栏”也叫“木楼、吊脚楼”。多为两层,上层一般住人,下层为木楼柱脚,多用竹片、木板镶拼为墙,可作畜厩,或堆放农具、柴禾、杂物。有的还有0及附属建筑。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,面向田野,前景开阔,采光也好。一个寨子一个群落,有些村寨,家家相通。

宗教信仰:

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。各家都有神龛,敬奉祖先。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为主要的信仰,带有浓重的佛、道二教,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。

礼仪习俗:

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。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,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,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,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,方显隆重。敬酒的习俗为“喝交杯”。

语言:

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。壮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。

婚俗:

壮家的姑娘小伙每到“三月三”就相约一起,以歌代言,表达内心的情感。“抛绣球”是壮族求婚的风俗,一般都在举行歌圩时进行,经过对山歌的一番考察后,姑娘将绣球抛给自己喜爱的小伙,如果小伙认为满意,就在绣球上系上赠物,抛回去,姑娘收下赠品后双双离开歌圩,找个僻静的地方互表衷肠,订下白头盟约;若小伙无意,就不赠礼物抓住又往回抛,重新选择。现今“抛绣球”已演变成一种传统娱乐活动,在壮乡流行甚广,深受壮族人喜爱。

服饰:

壮族服饰主要有蓝、黑、棕三种颜色。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,纺纱、织布、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。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“家机”,精厚,质实,耐磨,然后染成蓝、黑或棕色。

文化:

壮医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一种医学。特点是善于解毒,扶正补虚。

饮食:

壮族喜爱爱吃五色花饭、五色蛋,五色蛋把鸡、鸭、鹅蛋煮熟后,分别染成黑、黄、紫、红、绿五种颜色,每逢清明、三月三时,人人都须吃一个五色蛋,孩子们常挂一串五色蛋于胸前戏玩,青年男女则用彩蛋在歌会上“碰蛋”,找寻心爱的对象。五花糯米饭的制作工序十分别致,是将可食野生植物的根、茎、叶捣碎,将其色汁分别放在浸泡过的糯米里,蒸熟后拌成饭团。五花糯米饭色泽艳丽,花团锦簇,食之清香可口,别有风味,壮家在盛大节日的时候以此互赠,表示至亲至爱的盛情和敬意,祝愿五谷丰登,风调雨顺,吉祥如意。壮族还擅长烤、炸、炖、腌、卤成熟法,嗜酒,口味辣麻偏酸,喜食酥香菜品。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、红薯酒和木薯酒,度数都不太高,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。

歌舞:

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,跳舞时伴以象脚鼓、钹和小三弦等乐器。擅长跳“刀舞”,舞姿矫健有力。少男少女爱跳“圆圈舞”。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,盛行“跳歌”。

节日:

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,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。其中,春节、“三月三”、“七月十四”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。三月三又叫“歌圩节”,人们除用五色糯米饭和红鸡蛋纪念祖先,招待亲友外,还要举行“歌圩”活动。盛装的男女青年对唱终日,以歌代言,选择对象,会见情人。传说是刘三姐自创了声调悠扬、意义深刻的山歌来歌颂劳动、幸福和爱情,揭露财主的罪恶,因此深受人民爱戴,被壮族人誉为“歌仙”。她被财主害死后,人们便在“三月三”——刘三姐受害的日子,歌唱三天三夜,“三月三”就成为壮族最盛大的节日。


>>瑶族寨

为您推荐:西山区旅游-西山区文物古迹-西山区十大景区-西山区全部景区-西山区特产-西山区美食-西山区地名网-西山区名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