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甘肃省 > 庆阳市 > 西峰区旅游

董志塬

旅景网  [ 字体: ] [ 手机版 ][ 查看地图 ]
董志塬

董志塬位于甘肃东部,地处黄土高原中心。原面平坦,原边破碎。因其黄土堆积最厚(200多米),原面最完整,面积最大(910平方公里),加之农耕历史悠久,故此号称"天下黄土第一塬"。

早在20万年前后,董志塬就有人类活动。商周之际,不窑、公刘"教民稼穑",这里成为周王朝和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,从此,农业成为董志塬的传统产业,久负盛名,被誉为"陇东粮仓"。现代科学的发展,又从其地下发现了储量四亿吨的大油田——西峰油田和工业价值的大煤田。昔日只以农耕著称的西峰,已成为世人心目中的"风水宝地",迎来了她大开发大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
董志塬巨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?科学界历来有"风成"、"水成"等几种说法。我国现代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经六十年大量野外考察与实验分析,提出了有重大突破的"新风成说",得到国际地质学界的广泛认同。

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,地壳几经变动,大约在一亿九千万年前后,陇东地区还是大湖及其沉积。在距今二百五十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,这里形成盆地(陕甘宁盆地)。此后,青藏高原隆起,阻挡印度洋暖流北上,北方变得干冷,凛烈的西北风将蒙古高原的砂土裹挟南下,漂落于陕甘晋宁,经数十万年的沉积变化,从而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大概地貌。

黄土,绵软疏松,易于耕种;黄土,性暖保温,易于地气上升。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农业经济虽易破产,但有很强的自给性,只要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,农民便就很快地附着在土地上,进行简单的再生产,取得可靠的温饱。正因如此,尽管历史上这里汉羌杂处,战乱频仍,徭役繁复,先民们仍将其农业传统坚持到今天,并形成了坚韧不屈、吃苦耐劳的民风民俗。

董志塬在商周时期被称为"大原"(见于《诗经》),与此同时,多称彭原(因殷商时传说中的神人彭祖。彭祖,姓彭,名钱铿,曾住彭祖城一一今彭原镇彭原村)唐宋明清百姓又俗称为安化原(因当时其所在地庆阳县称安化县),直至清同治时西北回民起义,左宗棠奏请清庭析置董志分县,人们才改安化原为董志塬,呼名至今。

董志塬是大自然的杰作,是先民们代代承继和创造,交给儿孙们的一片沃土。改革开放,撤镇建市,董志塬人迎来了她更辉煌的发展时期。但愿我们保护好建设好她,既无愧于先祖们的遗愿,又不给后辈们留下太多的遗憾。

中国的黄土堆积,被看成是记录地球环境变化的三大"天书"之一,作为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的董志塬,则更具典型性。它是自然禾口人类进化的证明,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,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。基于以上考虑,如云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一样,我们应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及其大会及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,以求董志塬得到全人类的看重和保护。

>>陇东民俗博物馆

为您推荐:西峰区旅游-西峰区文物古迹-西峰区十大景区-西峰区全部景区-西峰区特产-西峰区美食-西峰区地名网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