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安市泰山五贤祠,在普照寺西北。祠东有投书涧,西有香水峪,溪水环流,山石林立。唐代周朴在此创建栖真观。北宋学者孙复、石介在此建泰山-院。理学家胡瑗曾访学至此。明嘉靖年间在此建祠,祀孙、石二先生,题额“仰德堂”,后增祀胡瑗,称三贤祠。至清道光年间徐宗干重修时,又增祀宋焘和赵国麟,遂易名五贤祠。
祠分东、西两院:东为五贤祠,有大门、正殿及东西配殿;西为讲书堂,有正房和西配房。冯玉祥曾在此攻读《春秋左传》,著《春秋左传札记》。祠后石崖上有题刻“讲书台”、“授经台”、“千秋道岸”、“能使鲁人皆好学”等,多少让人看出些儒家学府当年的影子。
祠前溪畔有石亭,额书“洗心亭”,上有清人贾培荣题联:“真山水不须图画,大圣贤皆自奋兴。”亭内有金题联:“云过峰头留墨气,水来祠畔度书声。”四面皆为清代人题联。惟冯玉祥在亭内题的标语:“你忘了没有,东三省被日本人侵占了去,有硬骨头的人应当去拼命夺回来!”,并刻东北三省的面积和总人口。祠于1976年拆除,今唯剩残垣卧碣,有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翰林院侍读黄叔琳撰书《重修岱麓三贤祠碑》、民国年间范明枢、邓长耀撰书《泰山五贤祠五贤事迹碑记》,另有“讲书台”、“授经台”、“侍立石”、“能使鲁人皆好学”等明清时题刻。
祠东有巨石如屋,巅平如台,下临深涧。传当年胡瑗千里访学至此,卧石攻读,十年不归,见家书有“平安”二字,不予展读即弃涧内,故名“投书涧”。明万历六年(1578年),钦差巡抚赵贤在此题碣“胡安定-书处”。明代萧协中赞:“野芸芸绿间黄,当年习静任亡羊。清心不逐家缘扰,涧底犹腾翰墨香。”
祠东南路旁有巨石,似大象卧息,名卧象石,有书刻“弘毅”二字。
孙复(992-1057年),字明复,号富春,晋州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)人,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。孙复幼年家贫,父早亡,但力学不辍,饱读六经,贯穿义理。但四举开封府进士,均于科场失利,未能任官。32岁后退居泰山,专心于讲学授徒近20年,虽贫穷不堪 ,又得不到权要资助,但孙复不以生计为意,安贫乐道,仍聚书满室,与群弟子讲求儒道,乐之不疲。其门下多出贤良之士如石…… 孙复详细信息++
石介(1005—1045年),字守道,北宋初期教育家、学者、文学家,兖州奉符(今山东泰安东南)人。因他曾在家乡的徂徕山下从事著述讲学,故人们称他为徂徕先生。石介的父亲石丙曾做过太常博士。他自幼勤奋好学。长大后外出游学,在应天府学学习期间,生活非常艰苦,吃不上菜,有时连口粮也不宽裕,但他仍安之若素,是当时府学中最用功的学生。府官王渎见他生活太苦,就派人…… 石介详细信息++
胡瑗(993~1059)字翼之。中国北宋学者。理学先驱、思想家和教育家。 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,世称安定先生。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、光禄寺丞、天章阁侍讲等。自幼聪颖好学,7岁善属文,13岁通五经,被左右乡邻视为奇才。胡讷说:“此子乃伟器,非常儿也!”胡瑗读书勤奋,好学上进,且志向远大,常以圣贤自任,但因家境衰微,早年并未受过良好教育。直至20多年后才…… 胡瑗详细信息++
宋焘(1572年-1614年) 字岱倪,号绎田,又号青岩。山东泰安汶阳镇宋家孝门村(今肥城宋家孝门)人,“泰山五贤”之一。幼时父母双亡,其兄宋绪田抚养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中辛丑科进士,选为庶吉士。改御史,巡抚江南,监督学政。万历后期,朝政废施,万历三十四年(1606年)刘天绪起义爆发,宋焘上疏曰:“自采榷议兴,民不堪命,一夫振呼,而从者响应。宜及…… 宋焘详细信息++
赵国麟(1673 —1751)字仁圃,号拙庵,山东泰安人,清朝大臣。祖瑗,手书春秋内外传,史、汉蒙文授之。笃志於学,以程、朱为宗。康熙四十五年进士。五十八年,授直隶长垣知县。当官清峻,以礼导民,民戴如父母。世宗闻其贤,雍正二年,擢永平知府。三迁福建布政使,调河南。擢福建巡抚,调安徽。御史蒋炳奏请州县徵收钱粮,依部颁定额,刊印由单,申布政使覈发。国麟以安徽…… 赵国麟详细信息++